第一经济网欢迎您!
当前位置:首页>综合 > 正文内容

【当前独家】马超龙接任中银三星人寿董事长,合资寿险企业营收亮眼

本文来源:创业圈 作者:何秀兰

文│记者 何秀兰


(资料图片)

近日,多家险企的高层出现变动,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银三星人寿”)成为今年首家换帅的中外合资寿险企业。

2月24日,中银三星人寿公告称,经北京银保监局核准,马超龙自2月14日起担任公司董事长。王建宏不再担任公司董事、董事长。

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,2022年四季度末,中银三星人寿核心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7.58%、155.92%,虽能满足监管要求,但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。2022年,外资股东继续加码中银三星人寿,中外股东按各自当前持股比例启动24亿元的增资方案,目前该方案尚待监管批复。

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幅度的提升,外资加速了在中国保险市场掘金的步伐,去年中外合资寿险企业表现不俗。从已披露了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人身险企来看,2022年有11家中外合资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,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人身险企中,中外合资险企占据6席。

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曾旭东教授对记者分析称,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,保险业较快较大幅度地实现了对外资的开放,中国保险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一直吸引着外资加入。

中银三星人寿换帅,马超龙担任董事长

事实上,在2022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,中银三星人寿就列出了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情况,彼时,王建宏被列为前任董事长。履历资料显示,王建宏今年60岁,此前先后在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、辽宁省分行、北京市分行任职,2020年5月起担任中银三星人寿董事长。

此次接棒中银三星人寿董事长职位的马超龙,在中国银行系统任职30多年,有着丰富的银行业经验。

公开资料显示,马超龙1965年出生,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管理专业,高级经济师,1987年加入中国银行,后担任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行长助理、纪委书记,2015年加入中银保险,2016年8月担任中银保险总经理。不过,马超龙很快又回到银行业,2017年10月,天津银监局核准了马超龙的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行长的任职资格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20年杨勃不再担任中银三星人寿董事长和总经理后,该公司总经理职位空缺了近一年半,直到2021年8月崔大杰接任。48岁的崔大杰具有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历,曾任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执行总裁,中银三星人寿副总经理。

今年以来,多家险企的“一把手”出现变动。其中,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林顺辉赴任建信人寿,高兴华获批担任中华财险董事长,新华保险选举李全担任公司董事长,原锦泰财险总经理任瑞洪拟任董事长。而中银三星人寿则成为今年首家换帅的中外合资寿险企业。

偿付能力报告显示,2022年,中银三星人寿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73.26亿元,同比增长20.83%;实现净利润0.64亿元,同比下降52.24%。如同许多险企一样,中银三星人寿去年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。

2022年资本市场波动深刻地影响了险企的投资收益,多数险企净利润的下滑受累于投资收益的缩水。虽然中银三星人寿2022年投资收益相比于2021年变动不大,但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的上涨扩大了营业支出。

记者注意到,中银三星人寿投资风格较为稳健,固定收益类投资资产为主要配置对象,其中债券投资占比较高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中银三星人寿投资资产账面价值为588.82亿元,其中债券投资占比39.43%,债券投资创下近几年新高。

中诚信信用评级公告显示,2022年前三季度,中银三星人寿实现投资收益15.54亿元,相当于2021年全年的80.42%;受业务发展及部分地区银保渠道手续费率提高的影响,2022年前三季度发生手续费及佣金支出13.83亿元,相当于2021年全年的102.81%,但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的保险业务收入为133.14亿元,为2021年全年的92.85%,保费增速不及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的增速。

24亿元增资方案等待落地

中银三星人寿的前身为成立于2005年的中航三星人寿,2015年,中国银行通过中银保险入主中航三星人寿,同年更名为中银三星人寿。2017年,中银保险将所持中银三星人寿51%股权全部转让给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银投资”),股权转让后中银三星人寿实控人仍为中国银行。

目前,中银三星人寿注册资本为24.67亿元,中银投资和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%、24%,外资股东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持股25%。

数据显示,2022年末,中银三星人寿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7.58%、155.92%,环比略有上升。中诚信信用评级公告曾提及,中银三星人寿的偿付能力满足监管要求但处于较低水平,未来业务的持续发展将使公司面临一定资本补充压力。

中银三星人寿启动过两次增资。2020年,该公司增资8亿元,将注册资本从16.67亿元增加至24.67亿元。2022年初,中银三星人寿再次启动增资,预计增资24亿元,是其成立以来最大一笔额度的增资,由股东按当前各自的持股比例提供,增资后股东持股比例不发生变化。目前,24亿元增资方案尚待监管批复。

面对宏观经济下行,外资股东依旧对中银三星人寿增筹加码。无独有偶,去年中荷人寿外资股东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增资4.5亿元,该增资方案已经落地完成。汇丰人寿、安联人寿则完成了中外合资转外资独资的转变,中国保险市场对外资仍颇具吸引力。

据记者统计,目前已经有60家人身险公司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。中外合资险企业绩表现相对亮眼,有11家中外合资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,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人身险企中,中外合资险企占据6席。

具体来看各项数据,上述11家合资险企中,工银安盛人寿、中信保诚人寿、招商信诺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均突破了两百亿大关,分别为491.22亿元、311.89亿元、265.19亿元。另外8家保险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的险企分别为中意人寿、交银人寿、英大泰和人寿、中银三星人寿、光大永明人寿、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、中宏人寿、中英人寿,实现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98.23亿元、181.44亿元、178.6亿元、173.26亿元、170.76亿元、162.51亿元、145.71亿元、113.34亿元。

从净利润看,2022年合资险企的盈利能力也可圈可点。数据显示,上述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人身险企中有6家为中外合资险企,分别为中信保诚人寿、中意人寿、中英人寿、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、招商信诺人寿、中宏人寿,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1.75亿元、10.73亿元、9.22亿元、7.18亿元、6.74亿元、4.58亿元。

曾旭东教授告诉记者,外资股东凭借着历史悠久的发展经验,在险种设计、产品定价、风险管理等核心技术上占据一定的优势。此外,与内地险企相比,外资险企在经营理念、管理风格、人才培养制度上具有借鉴意义。

关键词: 偿付能力 中国银行 中国保险

标签阅读


}